11月15日下午,市政协委员年末视察活动专题组来到浦东外高桥保税园区,就“三港三区”联动发展的推进情况进行视察。
2009年,上海成立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实施统一行政管理,从体制上实现了“三港三区”的联动发展。经过两年的发展,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已经初步体现。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1年底,综合保税区预计完成销售额9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约占全市的20%;进出口总额98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750亿美元,占到全市的33%;工商税收375亿元人民币,增长21%。上海综合保税区已经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外高桥保税区目前已建成了酒类、钟表等十大贸易平台,5700多家企业在平台上开展国家贸易业务,其中手表、酒类和化妆品进口贸易已经占全国的三成以上。
在畅联物流公司,委员们对该公司研发的RFID医疗器械
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不仅能够解决进口产品无法追溯导致的报关困难问题,也能起到辅助销售跟踪、缺陷召回等作用。这套系统目前在美国已经全面铺开使用,中国还尚未普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考察结束后,政协委员和来自综合保税区的代表就港区的发展进行了座谈。委员们认为,税收机制、汇率管理和行政效能等是制约上海综合保税区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绊脚石”。
委员方怀瑾表示,三港联动关键在口岸,“港与区的海关监管具体部门和政策往往都不一样,企业在这其间很不方便,希望下一步深化贸易便利,和相关监管单位做好沟通。”而港澳委员高叔平则认为,要拉近上海和香港、新加坡等发达自由贸易地区的差距,税收政策和外汇政策都需要做适当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