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部长工作报告中,李盛霖提出要建设“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此前的“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相比,“安全”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中,提到了“安全”重要性凸显的原因所在:“‘十二五’时期交通量将进一步增多,运输规模持续扩大,营运车船及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就高速公路而言,路网的日渐完善和敏感度提升,也都成为安全问题凸显的背景。
由此,交通黄金机遇期的“十二五”期间将从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增强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来增强交通的安全性。交通运输信息化方面,将努力推进以传感和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交通运输监管、应急保障系统建设。
2011年3月3日-4日,由中国公路学会主办、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联合主办,《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会上,各地专家同样把高速公路安全与监控作为核心话题进行探讨。
如此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对作为高速公路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的高速公路
长久以来在保证道路安全畅通、交通应急救援与保障、交通信息的采集与数据融合应用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从数次研讨会上专家们的发言以及记者了解的现状来中,可以明显感受得到“监而不控”,或者“重监轻控”的现象,这便就是“天眼的无奈”。
究其原因,管理体制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由于“监”与“控”的权限在很大程度上分属于交通部门和交警(除了重庆,大多数省区市的交通行业不管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权属问题一直一个老大难,在没有上级部门协调的情况下,平级部门的协调成本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部门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会造成处理环节上的失当和一刀切等现象。而其中的特例便是高级别的应急预案启动时,各部门以最简单快捷的方式配合解决问题,反而能跟好更快地解决,我们是否能从这种非常态之中探索出一种能够常态化的模式来解决“监而不控”的问题呢?这些值得相关部门思考。
除了营运管理上的机制体制问题之外,无奈的产生还与对“监控”的理解不深有关。由此造成投入不足、应用不够、挖掘不深,尤其是重监视,轻控制的现象最为明显,也就是说我们只是重视了视频监控中采集、发现功能,而轻视了控制的作用;重视了监视,却轻视了其在指挥调度、运营管理、社会服务、信息共享方面的作用,即使是意识到这些方面的重要性,也是力有不逮。
此外,这也与现有控制方式有关。目前,高速公路视频监控中多是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实现控制,比如主要的控制对象——交通流,眼下的主要方式依旧是出了问题后工作人员现场指挥调度,这完全属于“擦屁股”的方式,没有起到预防、诱导的控制功能。与此相关的便是另一种景象,一面是堪称“面子工程”的豪华监控大厅,这里有海量的信息,而没有有效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从而难以作出有效的控制指令;另一方面是高速公路信息发布方式的单一、外场设备的数量不多以及发布内容的单一等等控制末端设备及功能的缺失,使得车流的自我调节功能滞后或丧失。由此造成了一种高速公路监控的“眼高手低”、“头重脚轻”的现象。这就需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从实际需求出发,在信息发布设施方面加强、改善,充分利用如情报板、LED屏、显示器,以及其他方式如广播、网站、手机短信、微博等发布给司乘人员,从而达到某种程度上的自动调节目的。
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人工实时监测路网运行状况的方式的难度越来越大。引入交通事件智能视频检测技术,与其他传感系统(天气、报警)共同构成路网运行(自动化、智能化)监测体系,将成为今后的趋势。
总之,高速公路监控不仅意味着“天眼”,更意味着能够调节控制的“一双手”,做到真正的监控,而非“监而不控”或“重监轻控”,只有这样,高速公路视频监控才能真正发挥在指挥调度、运营管理、社会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在“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