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物联网要从它的赢利模式方面去突破其技术难点,需要产业以赢利为目的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这才是继续推动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的模式。"
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表示,智能是物联网的核心价值,只有核心价值在应用中得到实现,才有可能出现价值交易,才有市场,才有可能产业化。
"目前我国物联网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物联网已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但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尚不成熟,在传感器、芯片设计、智能通信与控制、海量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姚建铨对记者表示,"物联网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二项标准取得突破
日前,蒋国平告诉记者,物联网的二项关键性技术:统一接口规范标准、数据属性分类编码系统已取得突破。统一接口规范将使物联网建设运行更加方便,全面的数据属性标识分类编码则是物联网的核心。这两项关键性技术突破,使统一物联网建设成为可能,将大大加快人们步入物联网时代的步伐。
一、规范了仪器仪表等各类数据源设备的统一接口规范,依托相应的芯片技术可完成现有仪表各类输出接口的一致性转换。在物联网建设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接口形式的多样化问题。经长期研究探索,中机国信成功推出了一种基于串行总线的全新接口模式--仪器仪表的网络化接口。有了这一新的接口范式,各种各样的仪表等数据源设备第一次有了摒弃"方言"、统一讲"普通话"的可能。
二、数据属性分类编码系统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依据中机国信的数据属性分类编码体系,可确保当代信息社会中海量数据中的任意数据均可获得惟一可辨识的属性标识,从而彻底实现数据的资源化。
为推进我国物联网核心网络建设工作,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标旗集团等五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机国信公司,作为中国物联网核心网络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早在2006年,上述五家单位就共同发起了《中国仪器仪表信息化推进计划》,中国物联网核心网络实际上就是该计划的具体实施体现。
"我国物联网核心网络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已经完成,网络建设工作已于2012年一季度全面展开。"据蒋国平透露,中国物联网核心网络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为5年,其中首期建设将于两年内完成,首期建设目标覆盖地级以上城市。
据了解,全国核心网络建设分两步执行:首期建设目标是网络节点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两年内完成;二期建设将随业务量增长覆盖所有县及县级市,总投入30亿元。蒋国平表示,中国物联网核心体系建设将包括电力、航运物流等13个行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