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技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策略研究两个重大研究项目,为未来5~10年发展进行谋划。
"随着政府及企业等各方角色对智能交通的日趋重视,我相信智能交通的建设会从过去近20年来的相对无序、各自为战的局面,逐渐向有序协作的方向发展。"甄爱武强调,这是必须得以解决的民生工程。
以人为本是民生工程之首务。"智能交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面向公众,服务社会。现阶段我国智能交通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智能交通应该从满足大众的需求出发,转变观念,以服务为先。"关积珍表示,"智能交通领域必然拥有极大的市场空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涵盖两个部分,一是智能化管理,二是智能化服务".
我国智能交通启动以来的前十年里,因为基础比较薄弱,自然应该以管理为主;当行业日益趋向完善,则应该进一步重视面向社会与公众的服务,倘若老百姓只感受到了罚款越来越多,而更多应该提高出行效率的服务却没感受到,智能交通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我们看到,我国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但服务水平相对较差。相对于严厉的电子警察,人们自然更喜欢依车流大小而变的智能红绿灯、高速路无需停车即可自动完成交费等应用。
甄爱武告诉记者,易华录今后的服务对象将从政府部门转向老百姓,提供更多出行服务:通过信息采集等技术,保证市民通过网站、热线、手机、车载导航等多种形式,实时掌握路况信息,提前安排出行,"这也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大势".
采访中,甄爱武与关积珍同时提到了ETC(全自动电子收费或不停车收费)的应用。一条ETC车道的通行效率相当于3至5条人工收费车道,是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据了解,作为我国现阶段智能交通领域的"先驱"应用,在与实践应用的不断磨合下,ETC发展渐成气候:"十一五"期间,全国19个省份进行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开通车道数2000条,使用车载机(OBU)用户超过130万。如今进入"十二五",这些数据势必还将大幅增长。
"让市民参与管理,是智能交通最好的出路。"童腾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