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安防标委会)发布了《声纹识别应用系统技术要求》、《安防生物特征活体检测技术要求》两项生物识别行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识别在市场上表现差强人意,除了跟市场成长进度缓慢有关,也与生物识别相关检测标准不健全有着莫大关系。而这两项即将完成制定的行标无疑填补了这个漏洞,将会通过规范生物识别检测促进生物识别产业更有序发展。
声纹识别应用系统
在《声纹识别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中,记者了解到,这一标准由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语音和语言技术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制定。
标准规定了安防声纹识别(系统)的术语定义、测试样本库的建库规则、测试环境与测试标准、应用技术要求。标准适用于安防声纹识别系统,适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监听、声纹比对、多人辨别。
据了解,声纹识别应用系统是通过声纹辨认实现声纹识别确认。标准对声纹辨认等术语做了定义。所谓声纹辨认也称为说话人辨认,是声纹识别的一种。
该标准对声纹识别系统的技术指标包括测试库建库规则、测试集、测试环境的技术指标、声纹识别系统的评测标准、测试流程、测试报告内容等做了详细规定。测试样本人员性别比例分布为50%±5%,包含有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不同口音、不同职业。测试样本应该涵盖文本内容是否相关、采集设备、传输信道、环境噪音、录音回放、声音模仿、时间跨度、采样时长、健康状况和情感因素等影响声纹识别性能的主要因素。
此外,征求意见稿中该标准还重点对电话信道下声纹识别系统的安防技术要求做了规定。这方面主要强调了两种应用类型。
高安全级别声纹确认应用指的是对错误接受率要求严格的应用,如金融领域里的账号身份确认、证券领域的账户登录确认、刑侦中的声纹比对等。一般安全级别声纹确认应用指的是对错误接受率要求不太严格的应用,如手机声纹锁、电脑声纹锁等。
生物特征活体检测
《安防生物特征活体检测技术要求》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
研究发展中心、公安部安全防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联合起草。
该标准规定了生物特征活体检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评测方法,适用于安防生物特征识别算法及系统中的活体检测部分。
标准规定,生物特征活体检测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输出子系统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用于采集目标个体相应的活体特征的设备。决策子系统对采集到的活体特征进行判断,并给出判断结果。这一系统通常就是活体检测算法所处的部分,并且也支持与其它模块的交互。输出子系统用于反馈活体判断结果,或用于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活体检测技术测试流程。
测试流程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确定测试类别与测试场景、确定测试步骤、撰写测试报告和评价。在测试开始前,应首先确定待测内容,确定是活体检测系统还是活体检测算法,因为不同的待测目标会影响后续测试流程。测试步骤应进行相应安排。测试人员是否接触过类似的活体检测系统,会对初期的活体检测系统性能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在测试过程中考虑该因素。在测试结束后,应详细记录测试过程,并给出测试报告和评价。
在测试报告中,标准特别强调还应包括用户反馈,以提供更客观翔实的评估依据。用户反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给出,应涉及如下方面:用户使用的难易程度、用户舒适程度、用户建议、用户发现的其他问题。此外,也应记录活体检测的时间,评测时间也是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但考虑到用户无法自己测量时间,因此该项由评测方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