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腾讯网报道,10月30日下午6时许,南宁市民主路铁道口就发生了一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由于车流量太大,以及一部分车辆在过铁道口时逆行,把一些正常通行的车辆和行人给堵在了铁路中间动弹不得,而此时又正好有一列火车准备通过该铁道口,惊险时刻,火车被迫在远处停了下来。由于车辆太多,当记者赶到路口时,铁路交通依然没有恢复畅通,而道口的管理人员甚至忙的连接受采访的机会都没有,最终在堵了一个多小时之后,铁路交通终于勉强恢复了正常。
如果说汽车堵车能把火车堵住,那恐怕绝对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即使真的出现,恐怕那也是"西天"印度那繁忙的铁路线创造的滑稽型悲剧。不过,您还真别忙着笑话人家,前两天的时候,就在"东土大唐"的南宁还真的发生一起汽车堵车结果把火车给堵了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乍一听确实有点儿夸张,但是如果身处大城市的人们又能在上下班经过几个铁路道口的话。恐怕对这种公路与铁路"抢道"的事儿也就不足为怪了。就在笔者的上下班途中,每天都会穿过一个京包铁路线的道口。而在繁忙的时刻,因为火车通过而造成的车辆拥堵已经成为了每天按时上演的"保留项目",而这也使道口的铁路人员以及附近的交警在此时就格外繁忙。
曾经对于各地的交通拥堵,不少人都寄望于拓宽马路来解决。如今马路宽了,但是拥堵并没有因此消除。车辆总数的上升是一个主要的方面,但是在交通管理模式的滞后,一定程度上也制造了车辆拥堵的"最后一道瓶颈".而这也就进一步的体现出了当前交通管理中,我们对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迫切需求。
的购置就是一个不小的开销。更不要提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了。如此庞大的资金支出,也注定了这套系统的建设难以一气呵成。
其次就是标准化的问题。相比国外的智能交通体系,我国的智能交通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甚至可以说还处在一个尝试的阶段。对于相关的技术或者产品,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生产或者建设标准。因此,这也给不同产品间的协调工作制造了很大的难题。尤其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中,智能交通的应用不在少数,但是由于在建设时都是各自为战,缺乏相对协作的基础。因此,虽然许多城市看似交通设施很完善,但是如果要形成系统却几乎需要重新搭建。这样的应用不得不说是一种不小的浪费。
缓解拥堵?还是还将拥堵?
另外,由于标准化的缺失,导致了我国自主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不同的设备有着不同的质量。在生产上,因为缺乏产业链的带动,所以导致国产产品专业化程度低,产品协作性不强不说,还容易影响整个系统的整体寿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系统应用的信心与进展。
智能交通能否给我们带来"不堵车"的那一天?
如今,智能交通已经被我们视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救命稻草之一。不过,它是否真的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将拥堵的车辆一扫而净吗?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当前交通拥堵的成因。
在一些大城市中,这两年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车辆的"无处可走".于是,车辆暴增,道路资源应用不均,交通设施分布不合理就成为了道路拥堵的罪魁祸首。而对于智能交通来说,它的初衷作用就是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各种监控技术,随时掌握交通资源的应用状况,并且通过各种信息对路上的车辆实施调配。
可以说,这是在现有资源下,提升设施利用效率,发挥交通设施最大能量,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之一。
不过,与一些欧美国家的拥堵不同,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道路拥堵多少有些"中国式堵车"的意味。车辆基数大,人员集中出行是造成许多大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即使我们拥有了先进的资源调配方式,但是面临同一时刻共同需要同一路资源的车辆来说,这样的调配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一定程度上,北广上等大城市的堵车并非主要因为资源的不平衡利用,而确确实实是因为就是需要这条路。这样的话,智能交通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所以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我们可以期望它为我们的拥堵进行有效的缓解,但是对于我国大城市的居民住宅特点,以及车辆的基数来说,指望智能交通系统来彻底解决拥堵,多少也是有些不现实的。否则也不会有"拍卖"、"摇号"政策的提出。而对于智能交通,我们不必否定它在交通管理上的贡献,但是对于缓解"中国式"的拥堵来说,指望汽车别再堵住火车,恐怕还真不止引进一套系统般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