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试点半年仍停留规划阶段

2015-02-02 10:11:08   点击:
  商业化的短板,正在让热火朝天的 、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出现,也给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了加速推动作用。但这些只是工具,一些政府在

  商业化的短板,正在让热火朝天的 、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出现,也给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了加速推动作用。但这些只是工具,一些政府在智慧城市推动过程中,执政理念、体制机制等配套软性资源并未转变,带来的结果只会让这一项目陷入"只能智能,无法智慧"困局。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告诉记者,"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着重解决体制和机制创新问题,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执行理念和服务理念的转型,要积极借助智慧城市转变思维和理念;另一方面是建立新型投融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形式,达到智慧城市共建共赢".


  "智慧城市落地和执行,应该先从民生保障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具体项目上寻找突破,最终借助一个个智能化的项目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大数据,尝试逐步建立起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最终从个体家庭、社区到全社会的商业化解决方案",IBM业务分析软件大中华区销售经理刘海亮如是说。


  目前,绵阳首批100个数字公交站台已建设完成,接下来将在四川全省推广复制。这一项目在方便公众交通出行的同时,还成为政府公共信息的综合(行情专区)平台。仅这一个项目政府就投资数千万元,参与企业则通过硬件、软件以及后期的商业广告等方式盈利。


  安全成大数据商用门槛


  无论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还是家庭互联网,都面临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大数据则被认为是智慧城市商业化最容易突破的地方。


  邬贺铨向记者介绍到,"大数据占据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政府掌握了这些数据,就掌握了城市的脉搏,再加以利用就能优化城市管理,实现智慧城市。"


  比如在城市交通领域,以北京为例,每天有4000万人用公交卡,其中有1000万人坐地铁,如果能将这些人从哪里发出,到哪里转车,再去往哪里等等这些数据掌握,加以分析后就可以在道路不扩张的情况下设定合理交通路线,同时还可以向第三方企业开放,从而实现数据的商业化价值。


  不过,随着今年8月的美国"棱镜"事件不断发酵,网络信息安全警醒着各个行业,也引发了众多民众的热议和关注,也给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合法开发和利用,带来诸多的挑战。


  现阶段家庭互联网的商业化创新主要体现在大数据上,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甚至包括智能手机上的微博、微信等OTT软件的用户数据采集端口,都可以向第三方开放,由于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缺失,在大数据商业化开发上还处在"只做不说"的摸索阶段。


  目前,微信等OTT软件表情已开始向用户收费,并植入了第三方支付,未来不排除可以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向不同的第三方商业公司开放,进行精准营销。同时,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智能终端传感器接口,在技术上已经具备随时向第三方开放的可能,但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目前整个商业化还处在规划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