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认为是大数据元年,有人说,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无论我们选择还是不选择,大数据技术进入文化领域已是必然。如今,信息技术对文化创作、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影响已经发生,新的文化形态和业态已经产生,大数据背景下的大文化大发展的潮流正在涌动。而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有何技术特征,大数据与大文化之间如何融合,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应该以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去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会如何影响政府职能的转变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在此背景下,日前,首届"大数据--大文化"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宝山区举行,受到业界多方关注。
首届"大数据--大文化"高峰论坛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宝山科技园联合主办,上海宝山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中传华彩(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崔成泉表示,大数据技术不仅深刻影响我国当前的网络文化,而且深刻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大文化遇上大数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是论坛举办的深层背景。上海宝山科技园总经理顾瑾莹也表示,此次论坛旨在通过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当下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中华文化复兴与强国之梦,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文化科技的重要性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新路径。
此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胡惠林和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白国庆主持,论坛上嘉宾各抒己见,从宏观论述到微观案例,从大数据与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管理、文化消费的关系,到大数据技术在文、博、图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的应用等一系列课题,进行了极具原创性和创新性的阐述与分析。正如参会专家所说,大数据重新定义了文化的创造方式,扩展了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了创意生成的手段,推动了新的文化生态的生成,甚至改变了文化的传承方式,因此,大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首届"大数据--大文化"高峰论坛第一次将大数据和大文化这两个概念嫁接组合起来,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对于本次论坛的举办,与会专家和听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有些专家还表示,应该将"大数据--大文化"高峰论坛持续办下去。白国庆认为,此次论坛的议题设置中着重强调了原创性、可操作性、对策性,这一点对论坛来说至关重要。另外,与会专家的发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对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和产业整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