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云计算概念提出以来,云计算产业在中国得到了政府机构和IT厂商的大力推动。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1年间,业界举办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类云计算会议、论坛、展会就多达近80场。但我们也看到,云计算在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混沌的定义、似是而非的云产品和服务、花样繁多的技术、喧嚣的厂商、隐约不清的安全风险、纷纷扰扰的云计算标准、缺少成功案例的商业模式、对现在业务和IT流程的冲击等等。
为此,IT168于近期启动访谈活动,与来自相关专家就云计算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应用云计算。本期我们邀请到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助理总裁林大瀚,他就企业云计算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助理总裁林大瀚
云计算像基金一样有价值和意义
记者:有观点称云计算的出现,它必然要颠覆企业的商业模式,您是怎么来看待的?
林大瀚:技术是为商业服务的。云计算确在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表现在比如过去产品的生产到销售,销售一定是建立分销机构,再去落地、再去服务,是这样的模式,现在有了云计算,一部分大量的服务居于云端,直接全球是扁平一体化的。云计算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一种模式的改变,就像SOA一样哪项技术是新的?哪项技术都不是新的,云计算也是类似的,能让这个世界更趋向于一个扁平化的。
记者:云计算划分为私有云和公有云,您是怎么来看待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区别的?
林大瀚:私有云是不是云,还是公有云才是云?打个比方,这个问题好比私募基金是不是基金?是不是公募基金才算是基金?我们知道,私募基金有私募基金的特点,它有服务的灵活性,公募基金有公募基金的特点,它的规模很大,公有云显然规模很大,一定是相对单一的的服务为主导的,而私有云和私募基金很相似,规模一定是相对比较小的,但是它服务是有特色的。
所以,既然知道公募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存在,就不要否认私有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整个IT环境来看,云计算不可能是出现一家企业或者出现一个结算中心,把所有的全部替代掉,这个可能性不大。大力发展私有云技术,尤其对于高端企业,要求服务的特殊化程度比较高的,IT对于有些企业来说是核心,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私有云是当务之急。
过去谈到云计算,觉得云是个概念或者说是个很新的概念,不知道云能够做什么,然而到现在云计算可能觉得还是个概念,但是会发现这个概念和已往不一样,如S0A当企业不知道SOA要做什么的时候,发现耳边已经全是SOA了。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私有云是当务之急,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它在企业中落地,它面临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林大瀚:首先,公有云以及私有云在企业中,二者是走向一个融合的方式。私有云有可能会介入到公有云服务,公有云可能会从私有云这获取相应的信息,这时最容易出现一种观点,以公有云的弱点或者拿私有云的弱点,说云计算是没什么作用,去否认云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只从私有云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客户来说很容易否定掉它,比如过去的SOA,单从软件角度来讲,讲SOA很容易否定掉它,但从总体的环境来看,整个生态环境来看,就会发现原来它真能让TCO下降,让架构变得随需应变,现在已经没有用户再质疑SOA了。
记者:提到云计算,用友在私有云这方面能够帮助给客户带来哪些帮助?
林大瀚:由于我们推的是ERP产品,所以,必然会在企业应用上有很重要的一席地位,甚至30%、40%的IT应用都在与ERP相关的种种模块我们都能提供,在这时我们去做云的时候会重点考虑:中国企业的特征是什么;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特征。
有些企业在十年前可能濒临倒闭,可是到十年后的今天,经过黄金十年以后,发现成为全球某方面最大的企业了,这些企业在自己的IT规划的过程中,它能预测到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不知道!这个时候做IT规划的时候很困难。
到底怎么规划,上什么样的设备,规划到三年以内比如说一千万去买了一批设备,结果发现到了第三年发现,业务还没有达到这个规模,但是这个时候这个设备只是原来价格的1/3了,所以,私有云领域更重要的是向客户提供一个弹性的架构或者从资源池里头划拨一部分资源出来供我们的用户是,用户在建整个企业私有云体系的时候,可以划拨一部分我们来使用,然后又是个弹性架构,在这个中间我们可以扩张。
而这个难度在于通常都是多层架构的系统,从应用服务层问题不是特别大,一开始我们就是推开放式架构的机群,但是企业信息处理层,这个是有难度的。企业所推的是集中有管理要集中、信息要集中,最后来整合,而在云的架构上的很多是分布的,尤其在数据处理的时候。